新興職業(yè)“陪診師”——讓孤獨就診患者有依靠
- 作者:潘田 陳龍
- 來源:當代先鋒網
- 發(fā)布時間:2023-04-23 17:57:34
前言:代問診、代拿報告、陪同檢查……陪診師,作為一種新興職業(yè),如今在各地悄然興起。他們穿梭在各大醫(yī)院,充當患者的“臨時家屬”,在他們最需要時提供幫助和照顧。
多點陪伴與關懷,讓陪診更有溫度
80后的陳梅,是貴陽市的一名陪診師。上午7點30分,陳梅準時從家中出發(fā),經過一小時的車程,來到了和患者約定好的接送地點,陳梅打開手機看了一下,8點30分,比約定的時間提前了半小時。
按照慣例,陪診不包括接送服務。但當天,陳梅接待的患者要去貴陽市某醫(yī)院做傷情鑒定,由于腿腳不便,提出了提供接送服務的請求,陳梅了解患者情況后,欣然同意,提早到達,為接患者預留出充足時間。
“考慮到患者家距離醫(yī)院路程遠,坐輪椅出行不方便,我就答應了。”除了198元的陪診費,這趟接送行程,陳梅沒有再額外收取費用。
下車后,陳梅放置好折疊輪椅,小心翼翼攙扶患者坐上去。一路上,陳梅一邊笑著閑談安撫患者情緒,一邊細心觀察路面,遇到坑洼和上下坡路段,身軀瘦小的陳梅推著輪椅很吃力,但還是盡量將輪椅前方的兩個小輪向上抬起,以減輕路面顛簸給患者帶來的不適。
向患者家屬轉達問診結果
盡管已經陪診了很多次,但做傷情鑒定,對陳梅來說還是第一次?!耙郧皼]做過,不熟悉流程,我還得現學呢?!睂τ谶@些新的內容,陳梅都會用手機拍視頻或是照片做記錄。
掛號、繳費、做檢查、鑒定傷情,整個過程歷時2小時,結束陪診,將患者安全送回家中,已是中午12點?;爻痰穆飞?,陳梅打開手機,收到了陪診患者發(fā)來的消息:小梅姐,真的太感謝你,今天要不是有你,我一個人根本沒辦法去醫(yī)院做檢查??赐晗?,陳梅的臉上不知不覺臉上浮現笑意。
經過簡單的休整,中午1點20分,陳梅又背上背包,先坐公交、再轉步行,趕赴為下一個特需門診患者代問診、代取報告的醫(yī)院,到達時,已經是下午2點。
陳梅說,特需門診等待的時間比普通門診更久,她常常一等就是半天,為了保證客戶能第一時間準確知曉醫(yī)囑和診斷結果,陳梅會對問診過程進行錄音,下午六點問診結束,陳梅將錄音和診斷結果拍照馬上發(fā)送給客戶?!澳軌驇椭交颊撸揖陀X得每一天都很充實有價值?!泵看闻阍\后,陳梅都感覺心情舒暢了許多。
“其實很多選擇代問診的客戶,都只是希望通過我們代咨詢得到更多有關病情的信息,為后期的治療及是否需要轉院提供參考?!标惷方佑|的患者,大多是外地人,他們中很大一部分是在其他地市醫(yī)院住院的患者,對他們來說,自身的身體狀況不適合親自到現場問診,加之來回問診檢查耗費的資金、時間等成本太高,有人就選擇了代問診服務。
和醫(yī)生交流
陪診時看到的人生百態(tài)和情感碰撞,有時不是收費能夠衡量的。今年2月的一天,天氣還未回暖,陳梅接到了一個在地市醫(yī)院住院的癌癥晚期患者家屬電話,對方不久前曾找陳梅代問診,這次是要咨詢省內的權威醫(yī)院和專家門診,同時請陳梅去醫(yī)院幫父親掛號。
感受到了患者家屬的絕望無助和想要為盡心照顧父親的焦急,陳梅答應了,并且免費為老人掛號問診?!氨M管已經山窮水盡,但子女依然盡全力想盡最后一份孝心,掛號讓他們多了一份希望和慰藉?!绷璩克狞c的貴陽,氣溫只有幾度,陳梅早早地來到醫(yī)院排隊等候,直到掛完號才松了一口氣,“希望這個號能讓患者家屬心中好受一點?!?/p>
希望你認識“陪診師”,但永遠不需要
去年12月,陳梅開始從事陪診師,從最開始的迷茫無助,到現在對各大醫(yī)院輕車熟路,陳梅笑談,自己的工作就是減輕患者就診時的困難和孤獨,做他們的“臨時家人”。
除了平常負責院內陪同就診,針對子女不在身邊的老年人、孕寶媽以及單身的年輕人等,陳梅還提供代問診、代取報告、代開藥、代辦出入院等服務,根據客戶所需的服務項目和時長不同,收費在98元至298元不等。
“剛開始的一個月,我一個單都沒有接到?!标惷氛f,月入過萬,其實沒有想象中的簡單,需要付出大量的時間和體力。即使現在正常情況下平均每天接2個單,但周末幾乎沒有單,自己的收入依然沒有達到“月入過萬”的水平。
從剛開始做陪診師開始,陳梅就申請了網絡運營號發(fā)布工作日常,同時也主要通過這個平臺賬號接,從最開始的零基礎,經過五個月的摸索,現在粉絲量漲到了4500多,接到的單也開始多了起來。平常的線上咨詢中,陳梅會無償將自己的護理專業(yè)知識分享給客戶,有人直接找她陪診,有人咨詢后留號備用,陳梅總是笑著回復:“希望你認識我,但希望你永遠不需要我?!?/p>
幫患者代取報告
陳梅陪診或是代問診過的患者,年齡最大的80多歲,年齡最小的僅出生15天,患者身體狀況不一,有時也會遇到突發(fā)情況。在陳梅印象深刻的一次陪診中,家屬將老人送到醫(yī)院時,老人身體狀況正常,但當陳梅陪同做完檢查休息時,老人突然心跳加快,好在陳梅處理及時,老人沒有發(fā)生危險。此后,陳梅更加堅定了要和患者家屬簽訂陪診協議的想法,也一直執(zhí)行至今,這是保障雙方權益的重要一步。
空閑之余,陳梅還在努力提升駕駛技術。之前陪診的一位患者驅車前往醫(yī)院,因做了手術后無法開車,最后只得請了一位代駕,陳梅心想,要是自己會開車,就可以幫忙開車把客戶送回去,為客戶提供方便。
“不能只關注收入,更要懂得醫(yī)療健康知識,才能夠真正為有需要的人提供幫助。”陳梅說,作為一名合格的陪診師,不僅要有愛心和耐心,更要有責任心和細心。為了讓患者和陪診師得到更好的保障,陳梅正在籌備建設公司,希望從專業(yè)素養(yǎng)上提高從業(yè)門檻,規(guī)范化培養(yǎng)一批優(yōu)秀的職業(yè)陪診師,提供更優(yōu)質專業(yè)的陪診服務。
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潘田 陳龍
編輯 李娟
二審 劉娟
三審 田旻佳
-
【高質量發(fā)展調研行】從籃球熱到稻花香,來看“村BA”后花園的豐收故事
水車不斷轉動,蟬鳴伴隨著濃郁的稻香宣告著秋天谷物的豐收。臺江縣臺盤鄉(xiāng)陽芳村,因緊鄰“村BA”發(fā)源地臺盤村,其依山傍水、景色宜人的環(huán)境特點,被譽為“村BA”的后花園。
-
促進實現更加充分更高質量就業(yè)|貴州建設省內外服務“一張網”
今年以來,貴州堅持就業(yè)優(yōu)先戰(zhàn)略,實施“六六就業(yè)穩(wěn)崗計劃”,強化省外省內就業(yè)服務“一張網”建設。
-
貴州省首個集中供熱項目取得關鍵突破!主廠區(qū)建設正式啟動
開陽熱電聯產及配套項目是貴州省興建的第一個集中供熱項目,是為開陽工業(yè)園配套建設的省重點工程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