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位置: 首頁 > 評論 > 正文

    【多彩新論】城市文化建設需下足“繡花”功夫

    2 - 副本.jpg


    連日來,每天傍晚,畢節市七星關區在同心城市公園廣場放映露天電影,既豐富了當地群眾的精神文化生活,又有效增強了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受到了社會各界的一致好評。


    露天電影在人們心中似乎成了朦朧的回憶。在這個科技進步、文化多樣的時代,既紛繁絢爛,也泥沙俱下。從這個意義上說,我們比過去更需要通過公共文化傳播,堅定文化自信,明辨是非、通達事理。


    當數千人披星戴月,為銀幕上虛無的人和事同悲同喜,在互聯網社交、朋友圈、短視頻充斥的今天,七星關區的市民們與其說是在觀賞電影,不如說是在共同堆砌城市文化的“磚瓦”,讓更多人去了解城市,共同感受城市文化帶來的獨特魅力。


    微信圖片_20230425145559.jpg

    幾名小朋友在畢節市七星關區同心城市公園廣場席地而坐,觀看露天電影。王純亮 王洋 攝


    一座城市不只要有高樓大廈,更要有生活的柔軟和文化的浸潤。提升城市品質,是城市實現高質量發展的要求?!案哔|量”包括更強大的經濟創新實力、更高效的社會治理能力、更完善的公共服務建設、更發達的交通基礎設施等,而城市的文化品質也是題中之義。


    城市是人的聚居地,有城市的地方自然會產生文化。它包括人和人之間如何打交道,也包括人們在日常生活中的思維習慣、語言表達、衣食住行、行為方式等?!耙环剿琉B一方人”,每座城市都有其獨特的文化,它是經漫長歷史沉淀下來的城市記憶和生活經驗。


    畢節露天電影、安順小吃、貴陽青云集市、水城古鎮等,這些有煙火氣的日常就是貴州的城市文化,更是貴州的城市名片。


    城市文化不應該一成不變,在被保存和傳承的同時,也會被更新、被改造。城市文化也是連續的,它不只包括過去,還包括此刻,更有可能存在于未來。生活在這里的每一個人,都是塑造城市文化的一分子。


    怎樣保存、更新城市文化,讓城市的文化既滋養本地人,又吸引外地人,不僅值得認真思考,也需要每一位市民共同參與其中、發揮作用。一座城市的文化不僅體現在“看得見的地方”,例如建筑、街道、美食、景點、器物、服飾、交通工具等,也體現在“看不見的地方”,例如人們的品位、觀念、習俗、素養、精神狀態等。


    微信圖片_20230425145543.jpg

    市民在畢節市七星關區同心城市公園廣場觀看露天電影。王純亮 王洋 攝


    城市文化建設并非一朝一夕就可以完成,還需綿綿用力。因此,提升城市的文化品質,既需要投入足夠的耐心、細心和責任心,在小細節上下足“繡花”功夫,完善各類基礎設施,讓文化建設充分融入城市的精細化管理,也需要市民在日常生活的細節里愛惜、關照城市文化,以身作則,在自己身上體現一座城市的文化狀態。


    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評論員 尚宇杰

    編輯 王小婷

    二審 何濤

    三審 閔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