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首頁 > 美食 > 正文

養(yǎng)生保健話“清明”——順應“春生”之氣

b18d3551d63d8e793581b3d13c2397e2.jpg


清明節(jié)氣(通常為4月4日至6日)是春季的第五個節(jié)氣,此時氣溫回暖、雨水增多,自然界陽氣升發(fā),萬物生長。清明是祭祖追思的時節(jié),也是萬物生發(fā),調養(yǎng)身體的好時機。中醫(yī)認為,清明養(yǎng)生應順應“春生”之氣,注重疏肝健脾、祛濕防病,同時調和情志。以下為具體養(yǎng)生建議:


一、飲食調養(yǎng):清淡為主,健脾祛濕   

 

1. 疏肝健脾 

①多吃綠色蔬菜(薺菜、菠菜、香椿等),助肝氣疏泄。 

②健脾祛濕食材:山藥、茯苓、薏米、芡實、蓮子、白扁豆等,可煮粥或煲湯。 

③少吃酸味食物(如山楂、檸檬),避免肝氣過亢;少食油膩、生冷,防濕困脾胃。


2. 時令食材推薦 

薺菜:清肝明目,涼血止血。 


c99d1109a7fb5dbc488968271bc913b8.jpg


香椿:健脾開胃,清熱解毒(需焯水去亞硝酸鹽)。



艾草:溫經散寒,可制作青團(但糯米不易消化,適量食用)。  



清明菜:為菊科植物鼠曲草的嫩莖葉或地上部分。具有祛風解表,化痰止咳之功效。多用于咳嗽多痰,氣喘,感冒,蠶豆病,筋骨疼,白帶異常,癰腫等。


清明粑:相傳明朝建文皇帝在“靖難之變”后流落到貴州,品嘗了當?shù)匕傩罩谱鞯氖筹灪筚澆唤^口,并因其主料為清明菜,將其命名為“清明粑”。此后,清明粑逐漸成為清明節(jié)和祭祀祖宗的必備食品,內餡可咸可甜,根據(jù)自己喜好添加。



3. 茶飲建議

①菊花枸杞茶:清肝明目,緩解春燥。



②陳皮茯苓茶:健脾祛濕,理氣化痰。 

   


二、起居作息:早睡早起,防“春困”


1. 順應陽氣生發(fā) 

早睡(22:00前)早起(6:00-7:00),避免熬夜耗傷肝血。 

中午可小憩15-30分鐘,緩解春困。


2. 防寒保暖 

清明前后溫差大,需“春捂”,重點護好頸背、腹部和腳踝,預防感冒。



三、運動養(yǎng)生:適度升陽,疏通氣機


1. 戶外活動 

踏青、散步、放風箏等,吸收自然陽氣,舒緩情緒。


注意:晨練不宜過早,避免寒氣侵襲。


2. 傳統(tǒng)導引 

①太極拳、八段錦:調和氣血,柔筋健骨。 


②穴位按摩:    

按揉太沖穴(疏肝)


按揉足三里(健脾)


按揉豐隆穴(化痰祛濕)。

四、情志調節(jié):平和心境,忌悲怒


1. 疏解情緒 

清明掃墓易引發(fā)哀思,需適當宣泄情感,避免過度悲傷傷肺氣。多與親友交流,保持心情愉悅,防肝郁氣滯。    



2.養(yǎng)肝小技巧 

聽舒緩音樂、冥想、深呼吸,或泡一杯玫瑰花茶疏肝解郁。


五、防病要點:防濕邪、護正氣


1. 防濕邪侵襲 

居室保持通風,衣物被褥勤晾曬,避免潮濕環(huán)境誘發(fā)濕疹、關節(jié)痛。  

雨天外出后及時擦干身體,可用艾葉煮水泡腳驅寒濕。    



2.增強免疫力

飲食搭配黃芪、黨參等補氣食材,或艾灸關元、氣海穴培補元氣。 


過敏體質者注意防風防花粉,外出戴口罩。


六、特別提醒


慎食發(fā)物:過敏人群慎食海鮮、竹筍、芒果等“發(fā)物”,防舊病復發(fā)。

忌大補:春季以“清補”為主,避免滋膩藥材(如阿膠、熟地)阻礙氣機。



來源 貴陽婦幼保健院

編輯 朱玉群

二審 彭銀

三審 趙曉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