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首頁 > 茅臺 > 正文

廣聚天下英才 匯聚黔進動能|車間也是人才成長的沃土

WechatIMG81.jpg


近年來,貴州茅臺通過工匠培養(yǎng)體系、組織QC(質(zhì)量管理)小組攻關(guān)、“小改小革”等機制,將車間變?yōu)槿瞬懦砷L的沃土——在這里,車間工人成長為傳統(tǒng)工藝的守護者,技術(shù)革新的破題人。


李偉,2002年進入貴州茅臺酒股份有限公司,把制酒、嘗評、管庫等工作都干到純熟后,終于坐到了勾兌臺前。


勾兌茅臺酒,是要將不同香型、不同輪次、不同酒齡、不同等級的基礎(chǔ)酒進行合理配比,讓酒體達到特定的口味、口感和香氣效果。


這是白酒工藝中最為神秘、最為精妙的技術(shù)。茅臺酒里有900多種風味物質(zhì),“有時候1毫升、1微升甚至更少酒液的加入都會使風味發(fā)生巨大變化?!崩顐フf。


燒杯、量筒、三角瓶、移液管、微量進樣器、酒度計……這些都只是輔助工具,最重要、最精密的“儀器”是他自己——舌頭上的1萬個味蕾、鼻子上的1000萬個嗅覺感受器和多年收集儲存在大腦里、連他自己也無法估算的氣味數(shù)據(jù)——他說,這還只是成為勾兌師的基礎(chǔ)。


有的人終其一生夯不下這個基礎(chǔ)。時至今日,李偉已勾兌過超3萬噸飛天茅臺,成長為國家一級品酒師、一級配酒工,貴州省白酒評酒委員。


茅臺的生產(chǎn)車間里,還藏著一群“發(fā)明家”,哪里有問題,創(chuàng)新便從哪里開始。


WechatIMG75.jpg

茅臺深化“工匠八步”培養(yǎng)體系,全員開展“崗位大練兵·技能大比武”,構(gòu)建起了人人皆可成才、人人盡展其才的生動格局。圖為茅臺釀酒工人在實踐中打磨上甑技藝。


茅臺酒生產(chǎn)時,有一道攤晾工序:剛出甑的滾燙酒糟,要由人工踢糟,將之鋪在地上均勻疏松開來降溫,為撒曲做準備。稍不注意,滾燙的酒糟就把腳燎得生疼。“非常痛,”制酒十五車間的李佰偉感受過無數(shù)次,“腳一疼,就不能均勻用力,糟就鋪散得不夠均勻,影響微生物的‘安家’?!?/span>


李佰偉結(jié)合踢糟工序,制作出一把四齒锨,用锨輔助踢糟。后來,在生產(chǎn)管理部和車間推動下,四齒锨改進成為三齒锨,解決了此前遇到的所有問題。


制曲五車間,牟光菲、劉小靜、廖小利、黃祖琴、吳坤燕、陸安利6名“女匠”組成匠五星QC小組,研制出了母曲篩選機。


母曲,類似于醒發(fā)面團時的老面。幾十年來,這項關(guān)系著茅臺酒曲發(fā)酵質(zhì)量的工作,一直依靠人工完成。比磚塊還大一圈的母曲,要掄起榔頭人工敲碎,然后從碎開的曲塊里挑選出雞蛋大小的備用。


匠五星QC小組,從工業(yè)機械與家用電器中汲取靈感,研發(fā)出集“破碎+篩分+除塵”三種功能于一身的母曲篩選機。借鑒石料破碎機,用破碎齒輥的旋轉(zhuǎn)均勻“咬開”母曲曲塊,經(jīng)篩選裝置篩分出合適的曲塊,利用吸塵器吸走粉塵。運用新研制的母曲篩選機,400斤母曲破碎、篩選,僅用1.2小時,相對人工,效率提升近三倍。


2024年11月,以“超越界限:追求質(zhì)量、生產(chǎn)力和創(chuàng)新”為主題的第49屆國際質(zhì)量管理小組會議(International Convention on Quality Control Circles,以下簡稱:ICQCC)國際QC小組發(fā)表賽在斯里蘭卡首都科倫坡舉行。來自14個國家和地區(qū)的1000余個QC小組參加,茅臺母曲篩選機獲得ICQCC國際QC小組發(fā)表賽金獎。


同一個活動上,茅臺拿下四個金獎,另外三個分別是:茅臺勾貯車間進擊QC小組“降低PE過濾袋的廢棄量”項目、生產(chǎn)管理部求真QC小組“茅臺酒大曲常規(guī)理化指標快速檢測方法的研發(fā)”項目、制曲六車間天天向上QC小組“降低制曲現(xiàn)場噪聲值”項目。


今日的茅臺車間,正用一個個鮮活的故事,詮釋著“成長有通道、干事有平臺、發(fā)展有空間”的人才生態(tài)。





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湛澤梅 劉顯玉

編輯 沈仕衛(wèi)

二審 賀詩涵

三審 李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