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位置: 首頁 > 貴州 > 正文

    貴州云南的“雙城之戀”,甜膩了!

      貴州與云南共飲長江水、同屬長江源。


      一條滬昆高鐵,串起滇池、黃果樹瀑布等景點,讓跨省旅游實現朝發夕至。


      一座北盤江大橋,讓六盤水到宣威的車程縮短4個小時,為拉動黔滇兩地經濟社會跨越發展提供了交通運輸保障。


      省際聯動共建流域生態治理,使赤水河兩岸青山常在。


      多彩貴州與七彩云南的雙城之戀,各美其美,美美與共。


      天眼新聞攜手云報客戶端推出兩省聯動海報,從1數到10,感受云貴甜蜜的CP感。



      山水相連,同飲一江,一脈相承,同根同源。


      烏江是長江上游最大的一條支流,也是貴州的“母親河”,起自貴州威寧自治縣、赫章縣的南北兩源在貴州黔西、清鎮、織金三縣交界的化屋基匯合形成優美如畫的烏江。


      而位于云南麗江玉龍納西族自治縣石鼓鎮的石鼓灣,是一個形似字母“V”形的180度急轉彎,從青藏高原奔騰而來的金沙江在這里北折向東,被稱為“長江第一灣” 。


    WechatIMG7063.jpg


      好山好水出好茶,貴州和云南都擁有著自己獨一無二的寶貝。


      2022年11月29日,“都勻毛尖茶制作技藝”入選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得益于當地獨特的自然條件,都勻毛尖形成了“三綠透黃色”的獨特風格,更是作為貴州三大名茶之一、中國十大名茶之一。


      無獨有偶,2023年9月17日,位于云南省普洱市瀾滄縣的“普洱景邁山古茶林文化景觀”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成為全球第一例茶主題的世界文化遺產。



      作為貴州人和云南人,我們是幸福的,令人垂涎三尺的美食可謂數不勝數。


      起源于貴州黔東南州的酸湯魚,是貴州“黔系”菜肴的代表作之一,酸酸辣辣佐以獨特的木姜子香氣,一口生津,兩口入魂。


      而云南滇南地區特有小吃過橋米線,是云南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米線飄香、鮮湯滾燙、配菜多樣,百般滋味盡陳眼前。



      如此滋味,怎敢獨享,四通八達的交通線路,把游客紛紛送進來,把地產風物送出去。


      2016年12月28日,滬昆高鐵貴陽至昆明段開通運營,云貴兩省實現人暢其行、貨暢其流。路通人心暢,機遇隨之來。



      上天對這里是眷顧的,一不小心打翻了調色板,在大地上映下指紋,留下五光十色的梯田風光。


      依山而建的梯田隨著四時變換,幻化出不同光景。它生長在貴州與云南,但繪成了美麗中國最驚艷的油畫。


    WechatIMG7065.jpg


      眼觀六路,耳聽八方。在大地睜開巨眼,仰望浩瀚星空,探索浩瀚之謎。


      位于貴州平塘的“中國天眼”(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正式運行以來發現脈沖星超過800顆,是國際上同一時期所有其它望遠鏡發現脈沖星總數的3倍以上。


      而位于云南景東的120米脈沖星射電望遠鏡,是在西南多民族地區建設的目前世界上口徑最大的全可動低頻射電望遠鏡。



      山川湖海,自然的小精靈與我們和諧共處,不免讓人笑道,能作為它們的家,必定是七星高照才能有的好運。


      分布于貴州銅仁梵凈山的黔金絲猴,與以云南普洱為主要棲息地之一的亞洲象,同屬珍稀瀕危野生動植物,經過多年來的保護,野外種群數量穩中有升。



      貴州與云南,兩地的故事說也說不完,不如飛橋架起,咱們串門拉家常。


      隨著云貴交界處的世界第一高橋杭瑞高速北盤江大橋建成通車,貴州六盤水至云南宣威的車程從5個小時左右,縮短為1個多小時,黔滇兩地逐漸建起四通八達交通網,覆蓋了四面八方的鄉親們。



      兩地人民,不僅情深,更是義重。


      譬如赤水河,其發源云南,流經貴州,云貴川等地通過建立跨省聯動機制,做到“一言九鼎”,共同立法制訂三省赤水河流域保護條例以及關于加強赤水河流域共同保護的決定,為赤水河生態保護保駕護航。


    WechatIMG7062.jpg


      同為多民族聚居省份,世居在貴州與云南的各民族同胞同心同行、團結奮斗。大家用行動,發出云貴好聲音,講好中國好故事。


      這份甜蜜,你感受到了嗎?


    天眼新聞×云報客戶端 聯動報道

    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岳端

    設計 陳豪

    編輯 劉思博

    二審 李劼

    三審 周文君